最新訊息全台最密集的相機街,北門商圈 快門閃光細訴歷史
次閱讀
「北門相機商圈」從博愛路與漢口街交叉口, 一路延伸到俗稱「北門」的國家一級古蹟「承恩門」,是全台灣照相與攝錄影器材行聚集密度最高的地區,也是世界少見專營攝錄影器材的商業聚落。
舊稱「相機街」的北門相機商圈,見證了台灣攝影和民生經濟發展的軌跡。相機在過去是奢侈品,除了專業人士和富貴人家,一般民眾很少買得起。不過,北門相機商圈位於昔日的「台北城內」,附近的公家機關和報社都有大量攝錄影器材的需求,並且距離交通樞紐的台北火車站不遠,於是從1958年起,博愛路上出現第一家照相器材行之後,逐步形成以攝錄影器材和周邊產品為特色的商業風貌。
影像記憶 重現風采位於漢口街的「長勵」已有51年歷史,成立之初,這附近的同業只有3家。身為「長勵」第二代的業務經理林秀娟表示,家裡原來在萬華開相館,看到這一帶公家機關多、有客源,因此遷移到此經營照相器材行。
1969年創立「永勝」的陳勝次老闆回憶,當時街上的藥房、醫療器材行其實也不少;另外附近有攝錄影學會,開課程、辦活動,吸引了包括他在內的許多攝錄影愛好者。他就是因為來這裡學攝影,進而在這裡創業,投入照相器材這一行。
1971年時,北門相機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兼驊陽照相材料行老闆林永祥剛退伍, 從宜蘭來到台北, 跟著親戚做照相器材生意。他回憶忠孝橋引道興建之前,北門和北門郵局是情侶相約碰面的熱門地點;當年論人潮最多、最流行的逛街去處,就屬西門町和中華商場;反觀博愛路因為公家單位和公司行號較多,下班時間後顯得冷清許多;知名的鐘錶老店金生儀則已經在漢口街和博愛路交叉口的現址,開業許多年了。
林永祥說, 剛入行時,相機還是小眾市場,博愛路、漢口街大概就5、6家照相器材行而已。後來隨著台灣的經濟起飛,民間的消費力大大提升,越來越多民眾也買得起攝錄影器材了,博愛路、漢口街上的相機器材店一家接一家開張;後來,相機從底片走向數位,變得更大眾化,而且演進、汰換快,也為「相機街」的繁盛再添一股動能。
賣專業、賣相機 也賣服務當時「相機街」的規模和名聲鼎盛,曾經有超過40間店家聚集在此,不僅成為國人選購攝錄影器材及周邊產品的勝地,連國外人士也慕名而來。「來這裡可以貨比好幾家,而且貨源、品項齊全,店家還提供專業的解說和服務。」林秀娟點出不論是專業人士或一般消費者,都喜歡到「相機街」選購的原因。「北門相機商圈」目前有30多間商家,各有專精和特色。但近年3C賣場、網購和照相手機的盛行,或多或少對商圈的生意產生影響。不過,反而刺激商圈店家更加強調專業性和服務品質。專業的現場解說、實品展示操作和售後服務,甚至與買家之間的經驗交流,是網購和3C賣場無法複製的優勢。許多攝錄影行家或高階產品買家採購攝錄影器材時,仍然免不了走一趟「相機街」。無論媒體界、企業家、演藝人員,也都曾親自到這裡選購。《今周刊》資深攝影主編聶世傑從業近20年,他仍記得剛入行時,「前輩說過要買攝錄影器材,去北門相機街就對了!」
漫步現在的「北門相機商圈」,放眼可見經過統一設計、融入底片意象的商店招牌。這是2003到2005年之間,台北理處介入輔導的成果之一。「北門相機商圈」從此有了醒目的識別系統與整體形象,近年更以結合在地歷史與影像文化為目標,舉辦多項攝錄影比賽與一系列生活化的攝錄影課程,拉近跟消費者的距離,同時吸引更多民眾認識「相機街」和「舊城區」的歷史文化,無論是否對攝錄影有興趣,這裡都相當歡迎大家一起來尋找影像的記憶。
資料來源:https://magazine.chinatimes.com/taipei ... ial/20170417003605-300605